安全教育平臺小程序(來源:網絡截圖) 近日,全國多地相繼發(fā)布通知,明確要求“安全教育平臺”不得強制打卡,學生、家長、老師一致叫好。11月21日,據(jù)青島市教育局消息,針對安全教育平臺打卡,青島也已不做強制要求。 安全教育至關重要,安全教育的初衷也是為了提高學生的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2013年,教育部基礎一司委托中國教育學會開展安全教育的相關實驗和試點工作,選擇適當?shù)貐^(qū)建立“學校安全教育平臺”,其初衷是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安全教育水平。打開“安全教育平臺”App上的安全教育專題,能看到相關內容都是從學生的日常生活出發(fā)設計的,且都是通過通俗易懂的動畫來傳播安全知識。 “安全教育平臺”建立的初衷是好,但是在現(xiàn)實中卻出現(xiàn)了偏差。尤其是各地教育部門在推進安全教育時,把安全教育學習當成一項強制性任務,要求統(tǒng)計學生在平臺上課情況,并把這作為一項考核、評比指標。于是就有了:孩子沒時間看,家長應付看,老師催著看。打卡變成如此,成了孩子的負擔,家長的困擾,老師的麻煩,那還有何必要?又有什么意義? 網友的建議(來源:網絡截圖) 有家長表示,孩子自己沒有手機和電腦,這種學習打卡又必須完成,很顯然最終會變成家長的任務;也有家長吐槽,讓小孩看視頻可以,但答題就超出了他的能力,每次都是代孩子完成,還要全部答對才行;還有教師反映,這些打卡要統(tǒng)計、督促學生、家長完成各種打卡任務,也是非教學負擔之一,極為繁瑣…… “層層壓實責任”變成了“層層完成任務”,而叫?!鞍踩逃脚_”強制打卡正當其時。家長歡呼,老師減負,學生也不再受到形式主義的侵害。安全教育學習要講就方式方法,科學推進,切忌教育中的形式主義,才能更加深入人心。 其實,令人排斥吐槽的并不是安全教育,而是“硬性打卡”本身。對于學生來說,正確的安全教育是能夠在危險真正來臨之時發(fā)揮重要作用,面對緊急情況能夠快速作出反應,避免不必要的傷害。取消打卡并不意味著安全教育不再學習,相反家校要更加重視。 安全教育本質上是一種生存教育,一種技能教育。除了線上打卡,本來就應該有更多的方式去學習。在青島,公安部門等與學校、街道合作開展安全教育宣傳,以開展互動游戲、互動問答等形式,讓學生們在親身實踐中學習到相關安全知識,同時也增強了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家長們在平時也應履行好監(jiān)護職責,與學校的安全教育同步,加強對孩子的安全教育,時時講安全,事事講安全。尤其是寒暑假,莫讓“監(jiān)管真空”出現(xiàn)。 安全教育不是紙上談兵,取消安全教育平臺打卡,是教育回歸本位,也是對形式主義的否定。想提高孩子們的安全意識,就應該少一些形式主義,多將安全教育具體落實到實處,才能達到真正的教育效果,才能讓安全教育真正根植于孩子們的心中。 信網評論員 李源菁 文章來源:信網。如上內容為青島信息港(www.chbojin.com)官方網站綜合整理發(fā)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青島信息港官方網站是山東青島區(qū)域化綜合性新媒體平臺,目前青島信息港已全網覆蓋,主要有今日頭條、微博、微信、嗶站、知乎、搜狐新聞、網易新聞、騰訊新聞、新浪新聞等商業(yè)平臺,以及中央和省市地方官方媒體平臺入駐號,實現(xiàn)了全網覆蓋。青島信息港是山東半島地方信息門戶,擁有廣播電視經營許可證,按規(guī)定進行工信部和公安局的備案,內容源于網絡,版權歸原網站所有,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如需轉載時請保留原版權的完整信息,否則追究侵權責任。 |